百丈潭茶
一.产品介绍
百丈潭茶为炒青类扁形绿茶,干茶外形扁平挺直,身骨重实,色绿有白毫;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绿亮,叶底匀整明亮,耐冲泡。其显著特征为“扁平显毫”。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通城县地处鄂东南边陲,幕阜山北麓,东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北面相对平坦,海拔250-1528米,中高山地面积占42.84%,呈低山丘陵地形,具有山区盆地气候特点,植物蒸腾的水分不容易扩散出去,有利于空气保湿,易形成露珠、云雾、霜降等自然现象,极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质地良好,兼有沙土和粘土的优点,呈酸性和微酸性,pH值4.5-6.8,有机质含量25-35g/kg,全氮0.12-0.28%,有效磷15-58mg/kg,速效钾45-65mg/kg。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5%,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2)水文情况:
有港溪135条、4大河流、六座中型水库。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约2.015亿立方米,地下水甘冽清澈,均为天然淡水。
(3)气候情况:
通城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年均气温17℃,≧10℃的年活动积温3000-5100℃,年均日照时数达1694.5小时,县境内年均降水量1627.3mm。
三.地域范围
百丈潭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咸宁市通城县所辖马港镇、五里镇、隽水镇、关刀镇、沙堆镇、麦市镇、塘湖镇、四庄乡、大坪乡、石南镇、北港镇共计11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04′,北纬29°02′~29°24′。茶园总面积4620公顷,产量0.21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感观特征
百丈潭茶为炒青类扁形绿茶,干茶外形扁平挺直,身骨重实,色绿有白毫;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绿亮,叶底匀整明亮,耐冲泡。其显著特征为“扁平显毫”。
(2)产品品质检测指标
百丈潭茶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绿亮,叶底匀整明亮,耐冲泡。春茶一芽一叶茶多酚含量≧15% ,游离氨基酸含量≧2%,水浸出物含量≧36% ,水分≦6.5%。
(3)安全要求:土壤、大气、灌溉水、地表水、药剂防治执行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五.特定生产方式
5.1 产地环境质量
百丈潭茶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20的要求。
5.2 品种
百丈潭茶适制品种为白毫早
5.3 种植
5.3.1苗木
苗木插穗应来自于白毫早母本园,质量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5.3.1苗木质量要求
级别 苗高,cm 茎粗,mm 根长,cm 着叶数,片 一级分枝数目 苗木纯度,% 检疫性病虫害
Ⅰ >30 >3.0 >12 >8 1~2 100 不得检出
Ⅱ 30~20 3.0~1.8 12~4 8~6 1~0 100 不得检出
Ⅲ <20 <1.8 <4 <6 0 99 不得检出
5.3.2定植
5.3.2.1时间
a)春季定植:2月中旬~3月上旬
b)秋季定植:10月下旬~11月下旬
5.3.2.2密度
a)单条播:行距约130cm,株距约30cm,每穴茶苗2株~3株,每公顷苗数4.5万~5万株;
b)双条播:大行距约150cm,小行距约40cm,株距约30cm,每穴茶苗2株,每公顷基本苗数6万~7.5万株。
5.3.2.3底肥
按茶行开种植沟,深约50cm,宽约60cm,种植沟内施底肥,每公顷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30t~50t,加饼肥1.5t~2.0t,施后覆土,间隔半月后种植。
5.3.2.4栽种
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栽植时覆土至根颈处,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
5.3.3树冠管理
5.3.3.1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口离地15cm~20cm;第二次在定植后一年进行,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cm~15cm;第三次在春茶后进行,在前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cm~15cm。
5.3.3.2深修剪
深修剪每年进行1次,时间宜在春茶后(4月底~5月上旬)进行。离地40cm~55cm修剪。
5.3.3.3重修剪、台刈
对衰老茶园采用重修剪或台刈,时间应在春茶后及时进行。
5.3.4肥培管理
5.3.4.1耕作
a)深耕:每年或隔年的9月~11月对茶园行间土壤进行深耕一次,深度20cm~30cm。
b)中耕:每年进行两次中耕,深度10cm~15cm。
5.3.4.2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此外夏初至秋末在茶行间铺草,减少杂草生长。
5.3.4.3施肥
5.3.4.3.1时间
追肥时间分别是2月中下旬(幼龄茶园),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基肥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中下旬。
5.3.4.3.2施肥
幼龄茶园施肥以氮为主,促进树冠面的形成;生产茶园施肥情况视土壤肥力和产量而定;严禁使用含氯混(复)合肥。
5.3.5主要病虫害防治
百丈潭茶主要病虫害有茶尺蠖、茶蚜、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等;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严格按照 GB4285、GB8321.1~8321.8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提倡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5.4 采摘
5.4.1 采摘标准
百丈潭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
5.4.2 采摘要求
百丈潭茶按采摘标准适时采摘,不采病虫叶,不采冻伤叶。
5.4.3 鲜叶装运
百丈潭茶采用清洁清洁、无污染、通透性好的盛具,装叶量以不影响品质为宜。应采取措施防止鲜叶劣变和杜绝混入有异味、有毒、有害物质、非茶类夹杂物。
5.5 加工
5.5.1 摊青
5.5.1.1 摊青间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气味。
5.5.1.2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摊青厚度1kg/㎡为宜。
5.5.1.3 摊放时间8h~12h为宜,摊青过程中要轻翻一次。
5.5.2 机制工艺
5.5.2.1 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投叶温度以250 ℃~270℃,程度以叶质软,稍有触手感,含水率在58 % ~62 %为宜。
5.5.2.2 采用名茶理条机理条,投叶量控制在每11槽750g左右。理条时间8min。
5.5.2.3 压扁机压扁做形,温度140 ℃~160℃,投叶量每锅150 g,时间3min。
5.5.2.4 辉锅机干燥提香,手捏茶叶即断时起,加工成“外形扁平、色绿有毫、清香持久”的扁形绿茶。
5.6 包装和贮藏
5.6.1 包装
百丈潭茶销售包装必须符合GH/T 1070,所用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气味。
5.6.2贮藏
百丈潭茶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冷藏,库房温度5℃~8℃为宜,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污染。
5.7 生产记录
百丈潭茶生产过程记录应包括生产基地基本情况、农事、投入品(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名称、时间、方法、用量等),鲜叶采摘、加工、销售等信息。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罐装、盒装、袋装三种,外加手提袋。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