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高寨茶
一.产品介绍
独山高寨茶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显毫,甜香浓郁持久;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叶底匀亮。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 独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由于高寨的绿化环境好,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内含物质的积累;产区常有茫茫的云雾,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茶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2 产区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其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提供了另一个条件,多湿、多雾,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广泛分布微酸性土壤,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高寨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
全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云雾缭绕的小气候形成得天独厚的宜茶生长环境,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5.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年降雨量为1429.9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97天以上。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
高寨的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香高味浓。
三.地域范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所辖百泉镇、麻万镇、上司镇、下司镇、基长镇、玉水镇、影山镇、麻尾镇共8个镇64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东至玉水镇合力村,西至下司镇新同村,南至麻尾镇泗亭村,北至影山镇翁奇村,地理坐标:北纬25°04′~25°31′,东经107°41′~107°55′。生产规模:种植面积2860公顷,年产量0.0864万吨,年产值15389.08万元。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显毫,甜香浓郁持久;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叶底匀亮。
4.2 内在品质指标:浸出物≥34.0%,粉末≤2.0%,粗纤维≤15.0%,灰分≤6.0g/100g。
五.特定生产方式
5.1 品种
福鼎大白、本地原茶及适宜加工为独山高寨茶的其他茶树品种。
5.2 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850m以上,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壤pH值5.0至7.0,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40cm。
5.3 种植
5.3.1 整地
采用初垦和复垦两次整土,初垦地深度达50cm以上,复垦地深度达40cm以上;熟土、好田、好土种茶采用局部“掘沟”式开垦,沟深60cm,沟宽50cm。
5.3.2 茶苗移栽
采用扦插育苗,雨季种植,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栽植密度每公顷37500-60000株,按照单行单株或双行双株栽植。
5.4 中耕管理
5.4.1 施肥
每年10月-11月中旬施肥。
5.4.2 茶园耕锄
追肥前进行浅耕除草,一年3-5次。第一次浅耕在春茶前(2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12-15cm;第二次浅耕在春茶结束后(5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10cm;第三次浅耕在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深度5-10cm。深耕在茶季基本结束时,深耕要求18cm以上,幼龄茶园可在施基肥同时结合挖施肥沟,进行行间深耕,沟深要求30cm左右。
5.5 采摘
每年2-9月底采摘;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三叶、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5.6 加工
高寨茶工艺:鲜叶→萎调→机揉→发酵→干燥。
5.6.1 萎调
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通风机、槽体和盛叶框4部分组成,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夏秋季节,气温超过30℃以上,则可不用加温,直接用鼓风机鼓风即可。萎凋过程中要时常监测温度变化。萎凋时间3〜4个小时,春茶气温较低,需要5个小时左右。
5.6.2 机揉
萎调过后的茶叶定量2-3kg装入揉桶内,揉桶在揉盘内作水平回转,桶内茶叶受到揉捅盖的压力、揉盘的反作用力、棱骨的揉搓力以及揉桶的侧压力等,使茶叶揉捻成条,并使部分叶细胞破碎,茶汁外溢,达到揉捻目的,当揉捻完毕后,打开出桶盖将茶叶取出,即可流入下一道工序。
5.6.3 发酵
时间2h~6h,温度28℃~35℃,厚度8cm~12cm,以发酵均匀,叶色铜红,散发花香为发酵。
5.6.4 干燥
温度125℃~145℃,投叶均匀不叠层,12min~15min;足火提香,90℃~110℃,30min,如果还带青气,可于隔天90-100℃,15分钟提香。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独山高寨茶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独山高寨茶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独山县农村经济管理站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