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审评术语
红茶审评术语
红茶外形包括:形态、色泽、整碎、肥瘦、大小、净度、粗细、长短、嫩度(级别)以及茶叶的产区品种、茶别(生产日期)等内容;对包装茶和某些再加工茶 而言,还包括用材、文字、色彩、代码、重量等。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了外形品质,不能硬性加以分开,其中任一项之不足,即为“病态”。各种茶叶对外形有 特殊的要求。对干茶颜色而言工夫红茶很重要,但对红碎茶只要不是枯灰、花杂,对“乌”和“棕”的颜色不讲究。
一、红茶常用外形评语
细嫩:芽叶细小柔嫩。多见于小叶种高档春季产的工夫红茶,如特级祁门红茶。
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红茶。
细长:细紧匀齐,形态秀丽。多用于高档条红茶,如祁门红茶。
乌黑:深黑色。用于描述嫩度良好的中小叶种红茶的干茶色泽。
乌黑油润:亦称“乌润”,深黑而富有光泽。多见于嫩度好的中小叶种高档红茶。
枯棕:干茶呈暗无光泽的棕褐色。多用于粗老的红碎茶。
肥嫩:芽叶肥壮。常用于滇红工夫。
匀称:大小一致,不含梗、杂。
棕褐:色泽暗红。多用于大叶种茶。
红筋:红茶的筋皮毛衣。
露梗:工夫红茶中带梗子。
短碎:工夫红茶的碎片、梗朴。
粗老:老茶。
粗壮:重实。嫩度中等工夫红茶。
毛糙:粗老。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红毛茶。
松散:揉捻不紧的条红茶。
松泡:粗松轻飘的条红茶。
金毫:高档茶中的毫尖茶。多见于滇红。
毫尖:红碎茶中被轧切后呈米粒毫茶。多见于大叶种制的一套样红碎茶。
雄壮:粗壮的金毫。多用于高档滇红。
老嫩混杂:嫩茶、老茶不分清。
规格乱:多用于精茶中分档不清。
花杂:大小不匀,正茶中含老片及梗、杂。
颗粒:小而圆的颗粒茶。常用于上档 C.T.C 茶。
身骨:指茶叶质地的轻重。常用于工夫红茶的精茶。
净度:指精茶形态整齐程度,也指精茶中有否含茶或非茶物质夹杂物。
面张茶:常指精茶中4~5孔茶。
上段茶:用于工夫红茶较为粗壮的茶。
中段茶:比上段茶小一点的茶。
下段茶:比中段茶更细的茶,常指碎末茶一类。
脱档:精茶中上、中、下档茶比例不当。
夹杂物:茶叶中含有非茶杂物。
饼形:精茶压制成饼状,如米砖茶。
二 、汤色评语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 C.T.C 茶, 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玫瑰红:茶汤红似玫瑰花。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 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 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 ,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凋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三 、红茶香气常用评语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 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 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 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 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
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樟脑气:茶叶吸附樟脑块的气味,属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多见于茶叶与带樟脑气的物品混放所致。
粗老味(气):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
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多见于烘干机漏 烟产生煤或柴烟气。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酸馊气: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茶揉捻和发酵不足的下档红茶。
松烟香:茶叶中含有松脂燃烧的香气。见于福建所产的小叶种红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产生。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异气:非茶叶香气。茶叶香气中夹杂其他杂异的气味。多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陈霉气:茶叶受潮变质,霉菌污染或贮藏时间过久,含水量高,产生的劣质气味。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四 、滋味评语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红茶。
甜和:也称“甜润”。甘甜醇和。用于描述工夫红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见于大叶种红碎茶。如夏、秋季广东生产的 大叶种红碎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专用于高档红碎茶。9月中旬至10 月上旬“二套样”地区生产的优质红碎茶,大多具浓强鲜的特征。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常用于云南等地夏、秋季生产的上 档红碎茶。如凤庆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一号。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红碎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红碎茶浓强度好表明品质优良。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多用于高档和中上档小叶种红碎茶。如 “三套样”红碎茶,大多具有滋味清爽的特点。
甜醇:味道醇和带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如春茶中的一级 祁红,嫩香持久,滋味甜醇。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多见于发酵较轻的红碎茶。
刺激性:高档大叶种红碎茶多富有较强的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 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如海南等地产的高档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
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凋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 叶种红碎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碎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 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 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五、红茶叶底常用评语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的红茶。如一级祁红外形细嫩,叶底柔软。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
红匀:红茶叶底匀称,色泽红明。多见于茶叶嫩度好而制作得当的制品。
瘦小:芽叶单薄细小。多用于施肥不足或受冻后缺乏生长力的芽叶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
舒展:冲泡后的茶叶自然展开。制茶工艺正常的新茶,其叶底多呈现舒展状;若制茶中烘干温度过高使果胶类物质凝固或存放过久的陈茶,叶底多数不舒展。
卷缩:开汤后的叶底不展开。多见于陈茶或干燥过程中火功太高导致叶 底卷缩;条索紧结,泡茶用水不开,叶底也会呈卷缩状态。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