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

黄茶风味因子的形成

绿叶变黄,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缺点,而对黄茶来说,则要促迸其变黄,这是黄茶制造的特点。黄茶对于绿茶而言,增加了一个闷黄的工艺,闷黄是热化作用,是形成了黄茶独特的品质的主要因素。

黄茶制作基本工序: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1,黄茶在如工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変化

闷黄的热化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湿热作用,主要是引起叶内成分发生一系列氧化、水解作用,这是形成黄汤黄叶,滋味醇浓的主要原因(杀青和闷黄阶段);二是干热作用,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

(1)茶多酚的变化

黄茶的杀青方式与绿茶不同,黄茶杀青是多闷少抛。借热闷作用,破坏叶绿素,促使叶色黄变。多酚类化合物产生自动氧化,减少茶汤苦涩味。引起大分子物质分解,有利于氨基酸和单糖的形成,为茶汤滋味的形成打下基础。

低温烘炒:水分蒸发缓慢,多酚类物质和叶绿素等物质在湿热作用下进行缓慢转化,促进黄叶黄汤的进一步形成。

高温烘炒:固定已形成的黄茶品质。同时,干热作用下,酯儿茶素裂解为简单儿茶素,进一步增加黄茶的醇和。

(2)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物质的变化

黄茶在闷黄过程中,受湿热作用,多糖、蛋白质水解形成单糖及氨基酸。在黄茶干燥过程中,由于热的作用,糖类、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芳香物质,有所减少。

(3)咖啡碱的变化

在黄茶加工中,咖啡碱含量减少幅度可达21.96%左右,但在闷堆中其总量变化却很小,增减幅度在1.89%~5.71%之间。这些变化也有利于形成黄茶品质

(4)微生物的变化

据安徽农业大学测定,黄茶经杀青后,多酚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已完全破坏。

但在闷黄过程中又出现酶活性的回升。湖南农业大学通过研究发现:在闷黄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发生变化,闷黄早期霉菌最先发展,中后期以酵母菌为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黑曲霉数量的增加,导致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回升,而事实上不是茶叶内含酶的复活,而是微生物提供的外源酶的结果。

另外,黄茶闷堆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大量滋生,且随闷堆时间延长而增加,特别是酵母菌、黑曲霉、根霉。研究认为这几种微生物大量滋生,会给黄茶闷堆增加多种胞外酶,而酵母菌大量滋生,能分解许多大分子物质,比如糖类物质和粗脂肪等,有利于增加茶汤的可溶性物质。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変化:

  • 茶多酚,减少
  • 茶多酚氧化物,增加 咖啡碱,减少 氨基酸,增加
  • 可溶性糖,变化不大

2,黄茶风味因子的形成

(1)黄茶的品质特点

黄叶黄汤,香气清悦,醇厚鲜爽。

(2)黄茶风味因子的形成

闷黄过程适度,茶叶会发出浓郁香气,青草气味消失,茶香显露,叶色转黄绿而有光泽。这个过程中,多酚类物质通过水解和自动氧化作用,减少了苦涩味成分,使黄茶呈现出特有的金黄色泽和醇爽滋味。

具有甜味的可溶性糖在闷黄中略有增加,主要是闷黄过程中,多糖在湿热条件下转化所致。

另外,高温烘炒有利于香气的进一步完善。干热作用下,糖转为焦糖香物质;氨基酸受热转化为挥发性醛类,低沸点芳香物质在较高温度下部分挥发,高沸点芳香物质由于高温作用而显露出来。部分青叶醇发生异构化,转为清香。

黄茶的香气是如何形成的?

  • 糖,干热作用下,转化为焦糖香物质
  • 氨基酸,受热,转化为挥发性醛类
  • 低沸点芳香物质,高温,部分挥发
  • 高沸点芳香物质,高温,显露出来
  • 青叶醇,异构化,清香

作者照片
发布日期:
作者: 3cte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