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砖茶
一.产品介绍
泾阳茯砖茶是陕西省泾阳县特产,其原料选自陕南、湖南、四川等地的黑毛茶,经过原料精选→ 筛分→蒸茶→渥堆发酵→熬茶汁→炒茶→司称→蒸茶→装模等十多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茯砖茶其茶体紧结且气纯正持久汤色清澈,色泽黑褐油润、清彻红浓、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醇厚回甘绵滑,具有“消惺肉之腻,解青稞之热”的功效,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
独特的茶品使得泾阳茯砖茶在2013年09月26日获批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茯茶中的“金花”是一种有益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只有千年灵芝才有。如同奶酪中的乳酸菌。其消食健胃,杀腥解腻,降脂减肥,降压降糖,生津御寒的饮用功能为其他茶类所不及,特别是对主食肉类、缺少蔬菜、水果的人们,长期饮用茯茶既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消食化滞、和胃润肠、通便利尿、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例预防作用。尽管茯茶性温,有消食利水、补气之效。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中国丝绸之路外销的货物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泾阳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古时,泾阳茯砖茶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等四十余个国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
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在泾阳境域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每年每家约300—500吨。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40余国家。
历史上,泾阳茯砖茶获得了诸多的美誉。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当地的制茶技术,自古就有制作泾阳茯砖茶三不能制,即 “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的说法。直至1958年,由于泾阳本地并不植茶,按照国家“多快好省”建设方针,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湖南黑毛茶到泾生产成本较安化高,泾阳从此生产逐渐减少,至1958年后停产。
2007年,泾阳茯砖茶工艺恢复试制成功恢复生产,2018年01月1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泾阳县桥底镇举行。
2013年,泾阳茯砖茶生产企业有30多家,全县加工生产茯砖茶3200多吨,产值达3.8亿元。
2016年,泾阳县有51家茯茶生产企业,从业人数1万余人。全县茯茶产量2万吨,产值24亿元。
截至2017年,泾阳县有茯茶生产企业52家,茯茶产量3410吨,产值4.09亿元。
三.地域范围
咸阳市泾阳县所辖王桥镇、桥底镇、中张镇、云阳镇、安吴镇、三渠镇、口镇、兴隆镇、泾干街道办、永乐镇、崇文镇、高庄镇、太平镇共计13个镇(街道)21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9′~108°58′,北纬34°26′~34°44′。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色:
外形规格整齐、匀整,色泽褐黄,金花显露,菌落饱满,分布均匀;香气纯正持久,陈香显露;汤色清澈,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略显绵滑;叶底暗褐,较匀齐。
2.理化指标:
特级茯砖茶:
- 水分(质量分数),% ≤14.0(计重水分为12%)
- 总灰分(质量分数),% ≤ 8.0
- 茶梗(质量分数),% ≤ 15.0
- 非茶类夹杂物(质量分数),% ≤ 0.8
- 冠突散囊菌(菌数/克干茶) ≥ 30×104
一级茯砖茶:
- 水分(质量分数),% ≤14.0(计重水分为12%)
- 总灰分(质量分数),% ≤ 8.0
- 茶梗(质量分数),% ≤ 18.0
- 非茶类夹杂物(质量分数),% ≤ 0.8
- 冠突散囊菌(菌数/克干茶) ≥ 30×104
五.特定生产方式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