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大叶茶
一.产品介绍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独特地貌土壤概况:
连南大叶茶产区地貌主要由沿河冲积平原和山间冲积而成谷地、丘陵、山地等,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点,整个地势北、西、南高,向东部丘陵倾斜,东部低平,山体中上部亘连着数百座山峰,山丘广布,北有大龙山,西有大雾山,南有起微山。森林覆盖率达80.88%,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1座,最高山峰为三江镇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茶叶主产区土壤主要是红壤、黄壤两大类,有机质丰富、PH为4.5~5.5,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2)气候和水资源:
产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怡人、雨量充沛,降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9.5°C、降雨量为1705.1毫米,绝对湿度19.2毫米、相对湿度为79%。因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与平地之间温差达4-5°C。对连南大叶茶的生长有着非常适宜的自然环境。
水资源丰富,溪河纵横,有河流42条,山溪250多条,其中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有总库容为364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28.38万平方公里的板洞水库和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连南县地表水功能区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地域范围
连南大叶茶保护区域范围为连南县所辖的三江镇、寨岗镇、三排镇、大麦山镇、大坪镇、香坪镇、涡水镇共计7个镇69个村,地理坐标在东经112°02′~112°29′,北纬24°17′~24°56′,现种植面积624公顷,年产量829多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感官特征:
连南大叶茶(炒青)外形条索紧结、银绿起霜;汤色黄绿亮;香气栗香馥郁;滋味浓醇;叶底黄绿尚亮。连南大叶茶(烘青)外形条索紧实稍曲、墨绿;汤色黄绿亮;香气清甜;滋味浓醇;叶底黄绿尚亮。连南大叶茶具有“栗香馥郁,清苦回甘”的独特品质特征。
(2)内在品质:
连南大叶茶含水率≤6.5%、总灰分≤6.5%、茶多酚≥22.0%、水浸出物≥50.0%。
(3)安全要求:
连南大叶茶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在“连南大叶茶”保护区域范围内,茶园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呈酸性至微酸性(PH值4.5~6.5)的红壤土、赤红壤土及黄壤土。基地坡度在30度以下的丘陵或山地缓坡地带。
(2)品种的选定:
茶树品种为连南大叶群体种或从群体种中选育出的无性系品种、株系等。
(3)特定的栽培和加工工艺:
①特定的栽培模式:
- a.种植模式: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单株的种植模式。
- b.土壤施肥模式,在每年秋冬季节的10月底至11月下旬结合深耕施入足量基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用来源于当地的牛羊粪配合花生麸,以及农家肥、土杂肥等,亩施有机肥1000kg以上,以改良土壤结构;根据土壤肥力实际,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少量的化肥。成年茶园要根据采摘需求加强施肥量,生产季节可结合实际,在采茶间隔期或采茶前15天施用有机肥浸泡过的速效型液体有机肥。
- c.病虫害防治模式,优先采取农艺措施,如中耕除草,清洁茶园,清洁田园等,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如灯光、色板等诱杀害虫,不施用或减少农药施用。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充分利用害虫天敌的作用防治,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②特定的加工工艺:
连南大叶茶(炒青)的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炒二青→摊晾→炭焙→辉锅。
- 摊青:将鲜叶摊放到摊青架(室)中,摊叶厚度在5-10cm,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含水率68%-70%,时间控制在8-12小时。
- 杀青:采用锅式或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锅温度280-300℃,温度先高后低,杀青时间5-8min,至杀青适度。
- 揉捻:采用“轻-中-重-轻”的揉捻方式,至揉捻叶紧卷成条,有少量茶叶溢出。
- 炒二青:把揉捻叶放置于炒锅中,锅温160-220℃,用手快速翻炒抖散,以散发水分为主,炒至七成干,手捏茶叶有弹性,叶色绿,无水闷味,略有刺手感,及时摊凉,结束炒二青。
- 摊晾:把茶叶倒在簸箕中混匀,再摊开厚度3-5cm,摊晾时间30min。
- 炭焙:把茶叶均匀摊放在烘笼中,摊叶厚度3-5cm,烘笼置于表面盖有炭灰的炭火中烘焙,保持烘笼内温度55-60℃,炭焙4小时。
- 辉锅:把茶叶投入炒锅内辉锅提香,至茶叶含水量达在6%以下。
连南大叶茶(烘青)的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焙火。
- 摊青:将鲜叶摊放到摊青架(室)中,摊叶厚度在5-10cm,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含水率68%-70%,时间控制在8-12小时。
- 杀青:采用锅式或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锅温度280-300℃,温度先高后低,杀青时间5-8min,至杀青适度。
- 揉捻:采用“轻-中-重-轻”的揉捻方式,至揉捻叶紧卷成条,有少量茶叶溢出。
- 烘干:2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120℃,摊叶厚度3cm,烘至含水量为3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80℃,摊叶厚度4-6cm,烘至足干。
- 焙火:毛茶加工完成后30-60天内进行焙火,温度为70-80℃,时长为5h。
(4)产后处理:毛茶加工完成后,以商品形式流通前,进行统一筛分、感官审评、质量检测、品质分级和包装。
(5)生产记录要求: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生产记录档案应当保存两年以上。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在保护区域内的连南大叶茶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需向登记证书持有人连南瑶族自治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采用连南大叶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字样和标志图案。
相关产品需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并按照《连南大叶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连南大叶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