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香露茶
一.产品介绍
罗田香露茶清香持久,滋味鲜浓,营养丰富,经检测春茶一芽一叶茶多酚≥21.2%,游离氨基酸≥2.1%,水浸出物≥39%。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一)土壤地貌情况
罗田香露茶生产区域地处罗田县胜利镇西北部,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峦起伏,常年云雾缭绕,四季清泉不断。森林覆盖率达65%,茶园分布在山上,远离城镇、村民生活区及交通要道,隔离条件好,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无工业区,无污染。土壤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高。在自然植被下,表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为89.7克/千克,全氮含量为3.77克/千克。
(二)水文情况
罗田香露茶生产地域内有胜利河,总长35.2公里。修建有小型水库21座,小型水电站6处。源头有北面香炉观的落梅河,东面大弧坪的邮亭寺河,河溪共有11条。河床宽度一般约为50米,最大宽度为130米,上游河床均为沙石结构,且多露石底,中下游河床则为粗砂结构,水质洁净,为天然淡水。
(三)气候特点
罗田香露茶产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朝夕云雾缭绕。产地内植被丰富,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无污染。全年日照2047.1小时,年均辐射量109.25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气温11.4摄氏度,全年降雨量为1400mm至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霜日132天,降雪日8.5天,冬天积雪厚,冰冻时间长,气温低,春天茶园病虫害少。
三.地域范围
罗田香露茶产于湖北省罗田县,生产地域范围为罗田县胜利镇西北部,范围内茶园种植面积为247公顷,包括香炉观茶场及周边十六个村,分别为涂家铺村、陈家山村、畈里边村、高山村、甘家冲村、瓦学村、梅花坳村、杨家畈村、松子关村、脱甲岭村、黄泥畈村、洗儿岭村、汪家冲村、翁家垸村、大刘垸村、黄泥岗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31°13’—31°27’,北纬 115°42’—115°53’之间。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内在品质指标:
清香持久,滋味鲜浓,营养丰富,经检测春茶一芽一叶茶多酚≥21.2%,游离氨基酸≥2.1%,水浸出物≥39%。
2.外在感官:
成品茶外形扁平光直,芽头肥而短;色泽苍翠绿润;汤色黄绿明亮;甘醇爽口,回甘持久,有板栗香;叶底黄绿匀整。具有色绿、香高、味浓、耐泡、回甘、形美的独特品质。
3.安全要求:
罗田香露茶符合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有关规定。 罗田香露茶执行《绿色食品 茶叶》NY/T288标准。
五.特定生产方式
(一)产地选择:
罗田香露茶产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呈微酸性最为适宜,可根据当地土壤酸碱性进行表述,水源充足、方便。要保证能抗旱,能排涝。选择地势平缓、开阔通风、集中连片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
罗田香露茶品种选择应适宜本地生态环境,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耐寒且优质、高产的本地优良品种。
(三)生产过程管理:
1.茶叶种植
(1)环境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罗田香露茶茶生产基地。为确保茶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
(2)空气质量
罗田香露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NY/T288)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3)用水质量
茶园灌溉用水无污染,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NY/T288)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4)土壤质量
茶园基地土壤的土层深厚,可耕土壤厚度在50cm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土壤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NY/T-288)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5)周边环境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没有污染源。
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具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以山林、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并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6)园地规划与开垦
全面规划是罗田香露茶基地建设的前提。因地制宜设置场部、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
园地开垦,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进行两次耕作,初垦深度在50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复垦30厘米左右、平整地面。
坡度在15-25度的山地,建筑等高水平梯级园地,全面深耕,种植带平整后种茶。在水土流失较大的坡地和山头,有目的地保留植被、植树造林。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修建排灌沟、蓄水池等以加强水土保持。
每30亩左右茶园附近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可不断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7)茶园道路与水利
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而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均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8)茶树的品种与种植
主栽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耐寒且优质、高产的本地传统优良品种。
种植规格与密度。种植规格:采用大行距150-16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16厘米,双行单株;密度:每0.067公顷栽植5000—6000株,并预留同龄茶苗于苗圃,以备苗期补缺之用。
2.茶园的管理
(1)幼龄茶园
幼龄茶园采用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茶园中70%茶苗超过30厘米,粗度达0.3厘米以上时,离地18-20厘米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30-35厘米剪平;第三次高度离地45-50厘米剪平,同时用整枝剪剪去细弱枝、病虫枝。
(2)投产茶园
①耕作:
春前浅耕:立春,普遍耕作一次,深度10-15厘米。
春茶后浅耕:立夏前后,深度10厘米左右。
夏茶后浅耕:小暑-大暑,深度10厘米左右。
冬前深耕:在秋茶采摘后进行一次较深(15-25厘米)的耕作。
②施肥:
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需经高温发酵30天,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当年秋天开沟深耕,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kg-2000kg左右。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过磷酸钙20-30㎏∕亩。
追肥:追肥一般茶园以绿肥为主,在每年茶叶开采前一个月左右。
③投产茶园的采摘:
按标准分批、多次、留叶采茶按同等嫩度的原则采茶。
留叶:视茶园长势,一般采取春留鱼叶或真叶采,夏茶或秋茶留一片真叶采,常年保持叶面积指数4-5之间。
④修剪标准:
一是轻修剪,目的是平整树冠,刺激下轮新梢萌发,每年进行一次。方法:剪去树冠表层枝叶3-5厘米。二是深修剪,对病虫枝、鸡爪枝、冗枝较多的茶园每隔3-5年进行深修剪一次。方法:剪掉树冠上层15-20厘米枝叶,重新培养采摘面。
3.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选择种植对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重点搞好土壤管理和整形修剪,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并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保护,以虫治虫。
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利用病毒治虫。病毒具有专一性、持效性长、效果好,对环境安全。
(3)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
(4)矿物源药剂封园: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减少次年病虫发生量,压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4.罗田香露茶茶制作工艺
(1)鲜叶采摘
罗田香露茶主栽品种为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耐寒且优质、高产的本地传统优良品种。当茶树有5%-6%的一芽一叶时,即开园采摘。
适时采摘:当茶树蓬面呈现5%-6%的一芽一叶鲜叶时,即开园采摘。春茶采摘周期一般3—5天。夏、秋茶及时采摘,避免鲜叶老化造成浪费。雨天不采摘。
分级别采摘:鲜叶采摘等级分为“单芽”、“一芽一叶芽”、“一芽二叶”等类型。根据制作干茶的种类和质量等级要求,做到按标准及时分批采摘。先达标先采,后达标后采,使鲜叶整齐度达到基本一致。
采摘质量:手工采摘鲜叶有四点要求。一是实行“提手采”的方法,即用双指捏住芽叶往上提起,不能用指甲掐。并注意鲜叶在手中不紧捏,不紧压;二是保持所采摘的鲜叶,无论是单芽或一芽一叶,整齐度要达到基本一致,不能混杂;三是采用透气性好的竹筐、竹篓等容器盛装鲜叶;四是保持鲜叶纯净,不随带鳞片、茶杆、茶果或其他夹杂物。
(2)鲜叶摊放和处理:鲜叶采摘后必须经过适度摊放,若为雨水叶,最好用鲜叶脱水机脱去叶表水再行摊放。摊放场所要阴凉(避免日光直射)、清洁、空气流通。春季高档鲜叶一般摊放10小时左右,摊放在篾垫或竹匾上,厚度在3厘米左右,失重率掌握在15%左右,中低档叶,摊放时间可适当减少,失重率掌握在8%左右为好。以鲜叶表面稍失去光泽清香气显露为度。若摊放适度,杀青叶色泽绿翠均匀,摊放不足,成茶色泽偏暗,摊放过度,鲜叶易变质,成茶香气低,色泽差。
(3)机制杀青,可用40-60型滚筒式杀青机,也可用多功能名茶炒制机。
使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时,在筒体温度达到250℃,出口处空气温度达到90℃时开始投叶,投叶应保持均匀,杀青至含水率为55 -58%,减重率45-50%为宜,开动筒体后端下部小型电风扇,把杀青叶吹冷,然后再作适度摊凉,再投入名茶多功能机开始下道工序的理条。
采用名茶多功能炒机杀青时,开动机器,使热源对锅体加热,在鲜叶投入前在锅面涂抹少量制茶专用油。当锅体温度达到130-140℃,槽中空气温度在80-90℃时,开始投叶,每槽投叶量掌握在0.10-0.15公斤,切勿过多或过少,这时槽锅的往复频率应为130转/分钟。杀青时要正确控制杀青时间和杀青程度。在锅体温度和投叶量均适宜状况下,股杀青时间控制在3-4分钟为宜,在杀青叶颜色己转暗,叶质已柔软,并且基本成条时即可出锅,出锅后及时摊凉,约30分钟后投入名茶多功能机进入整形工序。若对加工叶吹热风,可在鲜叶下锅后1.5分钟后开始吹风,持续时间约50秒,对保持杀青叶的颜色翠绿作用较大。
(4)整形:这是机制加工杀青工序后继续失水和形成扁紧外形的关键工序。整形时锅体温度约120℃,槽中空气温度70℃为宜,每槽投叶量为杀青叶0.12公斤,中低档原料可少投些,原料下锅后先不加压抛1分钟左右,锅体往复频率为每分钟120转左右待叶质转柔软时,加入轻压标,炒制1分钟,然后取出压棒,抛炒1-2分钟,使叶表面水分挥发,再加轻压棒,压炒4-6分钟,当芽叶外形基木扁平紧直,已达7成干时,取出压棒,再抛炒1分钟左右出锅,整个整形过程约需10-12分钟。
(5)辉锅:辉锅时的锅体温度约为110℃,槽中空气温度60℃为宜,槽锅往复频率每分钟105转上下,每档投叶最为0.10-0.12公斤整形叶。作业时,先抛炒1分钟,待叶温上升,茶条转软,加入轻压棒,轻压炒制1分钟,取出轻棒,再热炒I分钟,这时茶条已渐有触手感,则可加入重量为0.25 公斤的重棒,进行重压炒制约7-8分钟,槽底已见茶末时,取出重棒,炒至含水率6%以下时,完成炒制过程,操作得当,成茶外形一般能达到扁平、光滑、紧直的要求。
但在生产中,使用名茶多功能炒制机全程炒制香露龙井茶,稍微操作不当,成品茶往往扁平有余,紧结光滑不足,有时芽尖还出现开叉现象,并且香气不足,滋味较生涩。因此生产中一般采取在名茶多功能炒制机内辉锅至含水率12%左右即出锅, 然后用手工在电炒锅内进行挺炒辉干和磨光,直至达到足千要求,时间约需10-15 分钟,这样机手结合炒制的龙井茶,可以达到龙井茶扁平、光滑、紧直的要求,香气滋味也具有香露龙井茶的品质特点。
(6)产品贮藏:罗田香露茶产品贮存在清洁、干燥、低温、避光、通风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仓库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没有任何污染源,严格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物品和化学合成物质等物品混贮。采用充氮或真空封包装和低温贮藏,标志和批次等应清楚醒目。
5.生产记录要求
建立生产档案,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过程和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重要事项进行记载。生产档案至少保存 2年。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