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3】绿茶的地域差异
一、绿茶的总体介绍
今天咱们要聊的是绿茶。说起绿茶,其范畴颇为广泛,对于大家而言,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茶。要说十大名茶中的那几款绿茶,您或许都未必全都喝过。
那咱们该如何谈谈绿茶的口感呢?
实际上,绿茶的口感,包括六大茶类的口感与香型,完全与其工艺相关,这是能够把握其共性的关键所在。就像咱们说的绿茶共性,跟大家梳理一下,有晒青、蒸青、炒青、烘青这几类。
基本上这几种类型,其工艺就决定了各自的口感。这就好比炒米饭,到底是怎么炒的?是扬州炒饭,还是酱油炒饭,亦或是鸡蛋炒饭?因为加的佐料不同,味道就不一样。虽然都是以米饭为基础,但茶叶也是如此,同样的鲜叶,若制作工艺不同,味道必然不同。
二、晒青绿茶
咱们先来说说晒青的绿茶,当下我们能喝到的很少。您可以喝点刚晒制出来、刚制成的普洱毛茶,就把它当作晒青绿茶来喝,不过呢。我们也清楚,绿茶一般不会采集这么粗大的叶子,特别是云南乔木茶制成的生普,味道很苦。然而晒青这种方式,确实有点接近于白茶的感觉,它相当于最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茶叶中的内含物质。
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基础、最简单的制茶方式。所以,您喝到的茶叶中的苦涩之气必然是最浓郁的,非常苦。即便像绿茶所具备的“三绿”特点,在晒青绿茶中都能看到,但从口感上来说,晒青绿茶那是真苦。哪怕是刚才说的芽尖儿,如果采用晒青的方式制作,也还是苦。
所以就算是进贡给乾隆皇帝,冬天喝普洱,夏天喝龙井,他那普洱一定是芽尖儿,而且他也不是直接喝,而是拿去兑奶茶喝了。所以这种口感,也就催生了后来各种各样的制茶工艺,就是因为这口感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都知道有晒青,但晒青的口感确实不佳,所以现在基本上晒青的方式用得很少。后来到了唐宋时期,我们发现了蒸青这种方式还不错。
三、蒸青绿茶
说到蒸青,它解决了杀青的问题,也便于后续趁热揉捻成条,能让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尽可能散发出来,香气也就随之带出。但在这个时候,您会发现,就像咱们南方有的地方流行的,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吃的那种流水席。在南方,特别是冬天室外的情况下,有一种流水席全是蒸菜,为什么全是蒸菜呢?不是因为营养,而是因为南方冬天冷,要是炒菜从厨房端出来到桌上就凉了,改成蒸菜热气腾腾地摆在那,吃着舒服。
蒸菜有个特点,能较好地保留水分,营养物质聚合得比较好,比较鲜,茶叶也是如此。像蒸青绿茶,蒸出来的绿茶鲜嫩鲜爽程度很高。但它有明显的青草味,咱们现在喝恩施玉露,还有去日本喝日本的蒸青绿茶时,苦骚味依然很重,所以蒸青绿茶如今已不是主流。只有恩施玉露是具有代表性的,为什么在日本能保留下来而且不变呢?
是因为他们觉得很多东西不变才是最好的。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要推陈出新才好。在唐宋时期,大唐盛世时人们喜欢这种东西就保留下来了。包括现在看日本的唐氏建筑也挺多的。这其实是把双刃剑,不是说人家不好,这种坚持是可贵的,但变通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坚持,坚守原则性的东西,那一定要坚持。但如果太喜欢坚持传统,变通性可能就会弱。反之,太变通而没有原则性,也是不对的。这个世界总归是需要平衡的。有的民族喜欢坚守传统,这挺好。咱们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也很坚持,但在喝茶这件事上,大家基本上都“始乱终弃”,意思就是开始胡乱喝,后来喝着喝着就把这种茶叶放弃了。
这其实和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是一样的,喝茶不光是喝,还因为咱们国家物产丰富,要喝出好味道,要调配出更好喝的味道,要让苦涩味更淡,更顺口好喝。从晒青到蒸青,如今蒸青已属小众,用得很少了。在唐宋时期流行蒸青,如今在咱们国内也就恩施玉露还保留这种风格。后面主流的就是炒青了,炒青就跟炒菜一样,和蒸菜最大的区别在于炒菜香。它通过高温热力的作用,激发了茶叶中的香型物质。您看所有的炒青茶叶,一直都是主流,比如龙井、碧螺春。龙井在绿茶中的江湖地位就不用多说了。
咱们北方人,感觉好多地方除了花茶,早上就是龙井了。那种干茶出来就有香气,抓一把干茶凑在鼻子边闻,就有那种炒熟的香,像糖炒栗子剥了壳之后的栗子香味。拿水一冲,光是闻着就是一种享受。所以说这种香一旦出来,还有一点,它把茶叶里的苦味确实压制住了。这也是通过热力作用实现了一种转化,所以很神奇,炒出来的茶叶就是比蒸出来的茶叶香,从口感上来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炒青茶成为主流。
四、烘青绿茶
那炒青茶和烘青茶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知道烘青茶在制作环节中,最后干燥环节是用炭火来烘的。以安徽的六安瓜片、猴魁等为代表,它们的工艺就是如此。不像龙井,直接炒制就能实现干燥。这种茶具备一个有趣的特点,我们知道在乌龙茶里,尤其是重发酵的岩茶,一定要经过优质炭火的烘焙。拿我们吃的东西来比喻,这炭火烘焙不就像烧烤吗?烧烤谁不爱吃呢?所以它的味道必然更浓郁、更醇厚。
而且安徽的烘青绿茶多数是叶茶,所以在口感上您会发现,它除了有炒青茶所呈现出的栗香,无论是干茶还是泡出来都有香气,另外它还很耐泡,茶汤更醇厚,喝起来的感觉也更加温润。不像炒青茶,我们知道炒青茶刚炒制出来时别着急喝,放几天再喝,因为刚炒出来容易上火,火气较足。烘青茶也是稍微放一放,如果放一两个月后再喝,您会发现烘青绿茶十分温和,无论是口感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更加温和。
现在仍是以炒青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烘青茶,然后还有蒸青茶以及近乎绝技的晒青茶。
五、绿茶的地域口感差异
那么从地域来看,川茶、江浙茶、安徽茶,它们在口感上会有怎样的区别呢?
茶叶的口感不仅取决于工艺,地域也十分重要。举个例子,所有地区所产的茶青理论上都能制作龙井茶,因为龙井茶只是一种工艺。就像蒙顶甘露的工艺和碧螺春很像,干茶和口感也很接近,这个回头单独和大家聊。
1,先说川茶,就如同我们在四川品尝到的美食,感受到四川人的性格一样。川茶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柔,柔是川茶的一个重要特点。像是柔美的女子,但柔中带刚,准确来说是柔中带苦。不管品尝任何一道川茶,喝到最后的感觉都会有苦底,这跟当地的土壤有很大关系。去蒙顶山看看就知道,当地虽是山地,但山上的土特别多。
陆羽讲过:“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土越多对于茶树而言并非好事,所以蒙顶山上的茶确实有苦底。包括四川周边低矮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四川是个盆地,并非高山,这与当地的地质结构有很大关系。而且四川,尤其以蒙顶为主的地方多雨,一年 365 天能有 265 天都在下雨,雨水一多,茶也会发苦,这就是川茶的特点。,
2,再说江浙茶,杭州的龙井茶和苏州茶口感有点接近,但不同的是,苏州茶产在东西山上,常被戏称为“果农茶”,长在果树之中,能喝到太湖水域带来的那种冷香。炒青茶的通感在浙江茶中都有体现,比如喝龙井,外地的龙井一口就能喝出味道不对,颜色也发乌发暗,唯独浙江的,哪怕是杭州西湖周边的,都和杭州龙井的口感比较接近,外形要么泛黄,要么泛绿,是绿中带黄的那种。
浙江茶的这个特点也和当地的风土密切相关,总体特点就是鲜爽度高,板栗香浓郁,草青茶在这里最具代表性。所以说江浙一带,至今你会发现,各地产黑茶的地方可能也产绿茶,但唯独这里一直以产绿茶为主,太适合做绿茶了,提到绿茶,立马就会想到杭州、想到苏州。这里海拔不高,也就一两百米,把炒青发挥到了极致。
3,然后是安徽茶,受海拔、温度的限制,以及工艺和当地风土的影响,安徽茶的口感更加浓郁。像以前的祁红,还有黑茶,这里的茶树群体种可以制作的茶种类非常广泛。一旦茶叶能做到如此广泛,其先天优势是很充足的。
所以你会发现以前祁红很出名,安徽的安茶这种黑茶也很出名。基本上市场需要什么茶,这里就能做什么茶。这边的茶树也好,种出来的茶底一定要厚重,味道浓郁,就像古徽州给人的感觉一样,有沧桑感,有历史的积淀,非常浓郁,非常顺口。
川茶、江浙茶加上安徽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绿茶产地,其他的相对来说就小众一些。今天聊了这么多绿茶的口味,其实这些绿茶在冲泡时,每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用上投法,有的用中投法,有的用下投法,至于哪种茶适合哪种投放方法,咱们下回再说。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