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茶
一.产品介绍
马坡茶生长在建始县三里乡的大沙河、蟠龙、扎鱼口、马坡村、窑场、龙飞等26个村,种植面积15000多亩,马坡茶生产选用“鄂茶10号”、“鄂茶1号”、“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
马坡是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的一个小地名,现是一个行政村。据《建始县地名志》1983版所载“马坡位于三里坝南偏西9.25公里,海拔820米,此山形似卧马,面积0.3平方公里,所产茶叶,闻名全县”。近代在为其命名时,与地方名相结合,故称“马坡茶”。
境内特殊的红沙土壤和地理气候,孕育出“马坡茶”独特的内在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多位茶叶专家、学者好评。
马坡茶与其它茶叶相比,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豆香、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豆香、熟栗香郁滋味浓醇、鲜;三杯水,汤碧泛青、滋味浓醇。内在品质特征:茶多酚含量≥13.0%,水分含量≤5.0%。
其系列产品——扁形茶、针形茶、烘炒青先后在“中茶杯”、“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充分体现了“马坡茶”独特的品质。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光照:
建始县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时数1300小时以上,年日照30%左右。
2.2温湿度:
年平均气温14.2-15.5℃,7-8月份平均昼夜温差8-10℃,有效积温3700℃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阴雨较多。
2.3降水:
年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之间,种植区共有大小河流10条,
东龙河、马水河(小溪口)、中坦河龙家沟形成三大流域,东龙河西流与马水河(小溪口)相汇,龙家沟经长梁两溪河汇入马水河,三河相汇大沙河入清江。
2.4水质:
种植区远离城市、工矿企业,水资源没有任何污染,水质达到人蓄饮用水标准。
2.5地形地貌:
马坡茶种植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境内山峦起伏,峰峦叠翠,西北较高,东南略低,中部沿东龙河、河水坪一带沿岸至蟠龙,由北而南形成12公里长的冲积河谷,呈陷落盆地。
2.6土质:
土壤以紫色砂壤和黄粘壤土为主,PH值5.5-6.8,富含钙、镁、铁、硒、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40%以上。
三.地域范围
马坡茶适宜种植区东邻红岩、高坪,西与小溪口电站接壤,北与长梁、茅田毗邻,南与恩施市崔坝镇相连,海拔600-1200米,属暖温带-中亚热带季风湿润的山地气候过渡带。
马坡茶的地域范围为:地跨北纬30°33′至北纬30°39′,东经109°56′至东经109°47′,版图面积为170.7平方公里(含山林),马坡茶地理标志面积15000亩,产量600吨,核心区域为三里乡大沙河村、蟠龙村、扎鱼口村、崔家村坊村、马坡村、窑场村、龙飞村、石牌村、香树湾村、洋湖沟村、青林口村、老村村、大洪村、小洪村、何家坡村、大牌村、大兴村、三高村、二龙湾村、小屯村、孙家坝村、枫香树村杨柳村、河水坪村、农科村、擦擦坡村26个村。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1.1、马坡茶:
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豆香、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豆香、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
1.2、马坡茶(针形茶)特级:
外形条索紧细圆直,翠绿,显毫、完整匀净;香气清香或豆香、栗香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1.3、马坡茶(针形茶)一级:
外形条索紧细、尚圆直、绿润,带茸毫、尚完整、匀净;香气清香、豆香或栗香高长。
1.4、马坡茶(烘青、炒青茶):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尚绿润,尚完整、匀净;香气气清香或栗香较高长,汤色绿明,滋味浓醇、鲜,叶底绿且明亮。
1.5、马坡茶(扁形茶):
外形条索紧细,争泽翠绿,完整匀净;香气清香高长,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2、内在品质特征:
马坡茶内在主要品质要求,游离氨基酸≥3.5%,茶多酚含量≥16.0%,咖啡碱≥2.5%,硒含量≥0.03(mg/kg)。
3、安全要求:
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62(食物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物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和农业行业标准NY/T288—2002(绿色食品茶叶)的安全规定。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
马坡茶的基地分布在建始县三里乡海拔600—1200米之间、PH值5.5-6.8左右的酸性紫红色土壤地块,茶园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的要求。茶园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2、品种范围:
马坡茶茶生产宜选用“鄂茶10号”、 “鄂茶1号”、“福鼎大白”、“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新建茶园时,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1989中规定的1、2级标准。
3、生产控制:
3.1、茶园建设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25°以下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采用单条或双条栽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茎离土表层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茶园四周或茶园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茶园与其他作物之间要建立隔离带,以减少与其它作物有关的农事活动对茶树的不良影响。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3.2、茶园管理: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情况,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T5020的要求。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宜多施有机肥料或茶树专用肥,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667平方米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左右。允许使用的肥料见NY/T5018-2001附录A,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的要求,有机肥料中污染物含量应符合NY/T5018-2001规定。
如果是生产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施肥还应遵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化学防治时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具体按照NY/T5018-2001附录C执行。禁止使用联苯菊酯、氯氰菊脂、溴氰菊脂、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奎硫磷、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胶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非生产季节可选用石硫合剂等矿物源农药。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入或带出。
根据茶树的品种、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树冠,复壮树势。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应清理树冠,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喷洒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3.4、鲜叶采摘:“马坡茶”的鲜叶来自马坡茶种植区,马坡茶鲜叶的采摘要根据茶树特征和各类茶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适时分级采摘,一般要求提手采,不宜捋采和抓采以保证芽叶完整,新鲜均净而不带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采摘时要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菜蓝或蒌筐盛装鲜叶,鲜叶采摘要求老嫩一致,大小匀齐,节短叶密,芽长叶狭小,叶色浓绿的芽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
3.5、茶叶生产过程要求:
3.5.1、马坡茶(扁形茶)生产过程:马坡茶(扁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增香。鲜叶摊放:鲜叶进厂验级后分别薄摊于干净的蔑垫上,摊叶厚度不超过5厘米。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一般为5—8小时,其间翻拌1—2次,动作要轻,以防芽叶损伤,摊放程度以芽叶含水量70%左右为宜,此时青草气基本消失,有清香或花果香。
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时间35S-55S,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2%左右。杀青叶出机后应迅速摊凉,并簸去焦片、黄片,回潮时间30min以上。
做形:做形采用针形名茶做形机。杀青叶冷却回潮后进行做形。做形温度120℃-150℃,每槽投叶量150g-200g,做形机转速先快后慢,维持锅槽振动频率184r/min-192r/min。做形时间20min左右,做形叶含水量约15%。
干燥:在名茶烘干机或进风式整形台上进行。在名茶烘干机上干燥,温度90℃-100℃;在进风式整形台上干燥,温度80℃-90℃,每隔10min左右翻叶一次。掌握茶叶含水量7%左右,出机后摊凉30min以上。
增香:采用进风式整形台或提香机进行增香。在进风式整形台上提香,掌握温度100℃-110℃温度,时间10min-20min;在提香机上提香,掌握温度100℃-120℃温度,时间5min-15min。茶叶香气显露,茶叶含水量不超过6.5%。
3.5.2、马坡茶(针形茶)生产过程:马坡茶(针形茶)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增香。
鲜叶摊放:鲜叶进厂验级后分别薄摊于干净的蔑垫上,摊叶厚度不超过5厘米。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一般为5—8小时,其间翻拌1—2次,动作要轻,以防芽叶损伤,摊放程度以芽含水量70%左右为宜,此时青草气基本消失,有清香或花果香。
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120℃-140℃,投叶量宜先多后少,以免因开始投叶时筒壁温度过高的而烫焦芽叶。可以选用汽热方式杀青。杀青时间35S-55S,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8%左右。杀青叶出机后应迅速摊凉,并簸去焦片、黄片,回潮时间30min以上。蒸汽杀青投叶量为75kg/h,蒸汽温度为≥120℃,蒸汽时间为22S-25S,热风机送热风(150℃-160℃),时间为30S-60S,茶叶含水量60%左右。
揉捻:揉捻采用揉捻机进行,投叶量分别为8kg—15kg杀青叶,加压方式为:空压5min,轻压5min-10min,重压5min—10min,轻压5min-10min,最后松压,中途轻重交替进行。特级原料不重压,时间控制在15min-25min,一级原料控制在20min-35min,揉捻叶进行解决。芽叶卷紧成条,成条率在90%以上。时间一般为15—35分钟,直至使芽卷紧成条,且成条率在90%以上。
做形:可用手工整形或在针形名茶做形机中做形。在整形平台、复干机或烘干机上进行初干,掌握初干叶含水量50%左右,摊凉回潮后做形。
手工整形:整形时温度90—170℃,时间为15—30min;机械做形:温度为120—150℃,每槽投叶100g—150g,做形机电机转速前5min内600r/min。在做形后期将做形叶在整形台上的加工整形,或做形结束后进行手中夹条,利用理条搓条的手法进一步理直茶叶,固定形状,要确保做形叶含水量约15%左右,做好后,迅速用方筛除去茶末。
干燥:名茶烘干机或进风式整形台上进行,在名茶烘干机上干燥,温度90—100℃;在进风式整形台上干燥,温度在80—90℃,每隔10min翻叶一次,掌握茶叶含水量7%左右,出机后摊凉30min以上。
增香:采用进风式整形台或提香机进行增香,掌握温度100—110℃,时间为10-20min;在提香机上提香,掌握温度在100—120℃,时间为5—15min。
3.5.3、马坡茶(炒青、烘青茶)生产过程:马坡茶(炒青、烘青茶)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二青炒三青辉锅。
鲜叶摊放:鲜叶进厂后薄摊于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5cm-10cm;雨水叶、露水叶和清晨叶宜簿摊,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3h-6h,摊放时每隔2h-3h要翻叶1次,动作要轻,以防芽叶损伤。摊放程度以芽叶含水量70%左右为宜,此时手捏芽叶感觉轻柔软,青草气基本消失,有清香或花果香。
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选择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温度140℃-160℃(筒内距离锅口、锅底5cm处的空气温度),投叶宜先多后少,以免因开始时筒壁温度过高而烫焦芽叶。杀青时间1.5min-2.5min,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8%-60%。
揉捻:采用揉捻机揉捻,投叶量8kg-15kg,加压方式为无压10min,轻压10min,重压15min,轻压10min,最后轻压。时间为45min左右。叶子成条率要达到90%以上。
烘二青:采用连续烘干机,热风温度120℃左右。茶叶含水量40%-45%左右,感官指标为叶子手捏不粘,稍感触手,而叶子尚软,仍可成团,手松后会弹散。二青叶及时摊凉回潮。
炒三青:采用滚筒炒干机炒三青,锅温150℃-160,投叶量20kg-30kg,时间15-30min。茶叶含水量15%-20%,即手捏叶子有部分发硬,但不会断碎,而有触手感觉,略有弹散力。三青叶及时摊凉回潮30min以上。
辉锅:采用滚筒炒干机辉锅,投叶量35—50kg ,锅温80–180℃,前期低温长炒,后期升温干燥,最后高温增香,时间1.5–2h,茶叶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
3.6、运输:采摘后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GB/T191—2000、GB7718、GB11680的规定。使用马坡茶地理标志时应向证书持有人建始县马坡明珠茶业专业合作社提出申请,在产品包装上使用标志时必须按照相应规范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获得使用地理标志农产品马坡茶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各有关经营单位必须执行本技术规程规范生产马坡茶,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接受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