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黄汤茶

平阳黄汤茶

一.产品介绍

平阳黄汤茶干茶色泽嫩黄、汤色杏黄明亮、香气香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

平阳黄汤茶始制于清乾隆年间,以上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深受朝廷青睐,遂纳入贡品,距今已有200余年。一直到光绪、宣统年间,该茶仍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茶销往北京、天津、营口等地,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早在唐代,平阳就已产茶,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注:今平阳)、乐城四县名”。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平阳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产茶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是浙江省茶叶生产优势区域。

(1)土壤地貌情

平阳地质属浙闽太平洋沿海基底隆起带,出露地层为中生代的侏罗火山岩石和白垩纪火山沉积岩系。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境内山丘、平原、滩涂、岛屿等地貌多样,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落差悬殊。西部棋盘山最高点达1231.2m,东部海洋地海拔仅为3.2m,呈“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

平阳县土壤母质属于岩浆-沉积岩风化的产物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土壤类型随地形地貌的不同各不同,以红壤类、黄壤类为主,有机质含量1.1-3.9%,全氮0.087-1.75%,全磷0.04-0.98%,全钾1.25-2.13%,PH值4.5-6.5,极适宜茶树生长。

(2)水文情况

平阳县境,鳌江是主要河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东海,全长90公里。小流域众多,主要有岳溪、青街溪、怀溪、闹村溪、凤卧溪、带溪、梅溪和墨城溪。平原河网主要有平瑞塘河、平鳌塘河、萧麻塘河等三大塘河,分属飞云江水系和鳌江水系。全县水域面积35.1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2.02亿立方米,水 系水质良好。

(3)气候条件

平阳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环境无污染。常年平均气温为17.9℃,年总积温6539℃,年≧10℃的有效积温为5653℃,无霜期277天,年日照数1866.85小时,年降雨量1631.6毫米,有利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地域范围

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水头镇、鳌江镇、山门镇、腾蛟镇、昆阳镇、万全镇、南雁镇、顺溪镇等8个镇及42个村,北至瑞安市,西至文成、泰顺县,南至苍南县。

地理座标为东经120°24′~121°08′,北纬27°21′~27°46′。全县陆域面积1051.17平方千米,保护区范围面积为971.5平方公里。2012年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5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

平阳黄汤茶是选用平阳特早茶或本地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特定加工工艺精工细制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品质优异,风味独特。干茶色泽嫩黄、汤色杏黄明亮、香气香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其典型特征:汤色杏黄明亮。

(2)理化品质指标

平阳黄汤茶的独特成分:干茶水分≤6%,总灰分≤6.5%,碎末茶≤2%,粗纤维≤14%,水浸出物≥38%。

(3)安全要求

平阳黄汤茶质量安全要求按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执行。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地处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的平阳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2.6 %,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是一个山清、水秀、景美、空气好的休闲旅游胜地。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造就了平阳黄汤茶的独特品质。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平阳黄汤茶加工工艺的平阳特早茶、本地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优质鲜叶原料。苗木符合DB33/T236.1《平阳早香茶 第一部分 苗木》、DB33/T236.2《平阳早香茶 第二部分 短穗扦插》和GB11767-2003《茶树种苗》的规定。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平阳黄汤茶生产过程执行DB33/T 675-2008《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规定,同时为确保平阳黄汤茶的特殊品质、特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生产环节:

  • ①茶园增施有机肥,
  • ②病虫草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
  • ③加强茶园管理,春茶后要台刈,提早发芽时间,保持芽头粗壮。农药使用必须符合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

平阳黄汤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茶树蓬面每平方米达到10—15个标准芽为开采适期。鲜叶用竹制器具盛装,就近加工。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QS认证),加工人员要经过平阳黄汤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原料进厂要进行验收、分级,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摊青 → 杀青 →揉捻→一闷→一烘 →二闷 →二烘→三闷→三烘等“平阳黄汤”特定加工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下如:

叶摊放:摊青间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气味。鲜叶进厂分级摊青,薄摊均匀,厚度不超过3cm;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开摊放;上午、下午以及晴、阴、雨的采摘鲜叶要分别摊青。摊青时间为4h~12h,最多不超过20h。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散热,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杀青:可用平锅手工杀青或小型滚筒杀青、汽热杀青机杀青。手工杀青,茶锅采用口径60cm光滑平锅,投叶量每锅0.2kg~0.25kg。机械杀青选用直径30cm小型滚筒杀青机投叶量每小时25kg摊青叶,或用自动式的汽热杀青机杀青。

杀青时间:平锅杀青每锅4min~5min,滚筒杀青从入筒到出筒时间1min~1.2min。杀青叶失重率:25%-35%。色泽由鲜绿转为暗绿,无青草味、茶香显露,手握有轻微刺触手感,折之不断有弹性。

揉捻:揉捻可用手工或25型、30型揉捻机。杀青叶先经摊凉后就可揉捻,手工揉捻在篾匾内进行,每次2~3锅杀青叶;揉捻机揉捻每次投叶量为揉桶九成满为宜。手工揉捻采用双手在蔑匾内来回推揉,来轻去重,反复轻揉,需时1min ~2min;揉捻机揉捻,1等芽茶0.5min,2等鲜叶0.5min ~1min,3等鲜叶1min ~1.5min,4等鲜叶1.5min ~2min。

一闷:揉捻叶的芽坯在闷黄车间内堆放在竹篮框内,上盖白湿布,厚度30~40cm,,车间温度25℃~28℃,相对湿度为65 ~75%,闷黄时间为5 ~6小时。闷黄是形成黄汤品质特点的一个关键工序。其目的是使嫩芽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和其他内含化合物进行转化。由于叶芽的自动氧化作用,当温度升到32℃左右时,须进行翻包,以使湿度均匀,及时散热。闷黄以芽色呈黄,有清香气时为适度。

一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80℃~90℃时上叶,均匀薄摊,厚度2~3cm,时间10~12min,初烘至5成干,手握感仍柔软,茶香显露为宜。

二闷:复闷主要是补充第一次闷黄程度的不足,以利继续形成黄汤特有的品质,温度22~28℃,相对湿度为75 ~80%,二次闷黄时间为7~8小时,待色成微黄色,黄汤特殊闷香味渐显为止。

二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90℃~100℃时上叶,均匀薄摊,厚度3~4cm,时间8~10min,复烘至7成干,手握稍有触手感为宜,黄汤特殊香气显露为宜。

三闷:再闷主要是补充前二次闷黄程度的不足,以利继续形成黄汤特有的品质,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80~85%,再闷黄时间为4-6小时,待色成嫩黄色,闷香味显露为止。

三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左右,摊叶厚度4~5cm,时间3~4min,烘至足干时下烘。

干茶整理:下烘后要拣剔单片、梗子、茶籽等使品质统一后每8—10斤装一箱。

平阳黄汤茶毛茶,按GB/T 21276—2008《黄茶》标准进行分级、检验、包装、入库、销售,进入流通市场。

(5)生产记录要求

平阳黄汤茶生产的全过程,都要准确、清晰、完整,完全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生产情况,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标志使用执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质安发[2008]13号)的规定,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平阳黄汤茶名称、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

作者照片
发布日期:
作者: 3cte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