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记》原文及注释

《普洱茶记》

清·阮福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 yàn ),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蛮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专者味最胜。檀萃①《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军以茶易西蕃之马。是为滇南无茶也。”李石②《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犹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

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叛伏诛。遍隶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专,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检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

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散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团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人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团结而不解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矣。


注释

①檀萃,(1725年~1801年) 。字岂田,号默斋,又号有美,晚年改号白石、废翁 。安徽望江县人(今安庆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生平宦游于黔粤滇三地,劝农兴学,教育弟子。尤为注重采辑舆地方志,记叙风俗,著作等身。又雅好戏剧,对乾嘉时期的戏坛有一定影响 。

② 李石,字知几,四川省资阳人。进士,绍兴末年,任太学博士,后来降职为成都学官。乾道中再入为郎,后历知合州、黎州、眉州,皆以论罢。终於成都转运判官。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

普洱茶是名满天下的云南珍茗。栽培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味道清香醇厚,具有多种健身功效。至少从唐代起就大量生产,成为云南人喜爱的饮品和主要贸易品。自清朝雍正年间起,被确定为贡茶,更提高了它的身价,使品饮普洱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但历代典籍中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不多,偶有记载,也十分零碎。阮福的《普洱茶记》是较为完整的一篇。

文章首先突出了普洱茶的声誉:“名遍天下”。早于阮福的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说:“普茶名重于天下。”可见在历史上普洱茶地位尊崇,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珍视。然后介绍了方志所载出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这六大茶山在现在的勐腊、江城一带。这些地方靠近热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气候潮湿,生产的茶叶品质较好。文章对普洱茶显名的时代进行了考辨,认为普洱茶在唐代就被云南人饮用。南宋著名政治家和诗人范成大任职桂林时,看见部队用茶叶交换“西蕃”之马(西蕃指当时的大理国),得出结论当时云南无茶。檀萃对此进行了辨析,他引用李石《续博物志》的记载,说明唐朝云南人已经开始饮用普洱茶。因为云南不缺茶,所以用马换茶是换不到的:“宜滇马之不出也”。实则早在唐朝樊绰的《蛮书》中就有普洱茶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是指现在景谷至西双版纳一带,也就是普洱和版纳的交界地带。

对政府开始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茶山并向官廷进贡普洱茶的时间,阮福进行了梳理。照他的说法,清朝平定云南后,把六大茶山所属的地区分离出来,设置普洱府。由思茅同知负责管理并承办进贡事宜。倪蜕《滇云历年传》:“雍正七年乙酉,总督鄂尔泰奏设总本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通判和同知,明清时期是府或州的副职,或是厅一级的长官,负责粮食运输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因为茶叶在思茅一带生产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云南地方当局加大对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管理,并以最好的茶向朝廷进贡。文章介绍了贡茶的种类、包装的器具以及总费用。每年承办贡茶的费用是白银一千两,按当时普洱地区的粮食价格,相当于12万斤稻米。贡茶是用锡瓶、丝绸盒子、木箱包装的。

文章按照采摘时间及茶叶的加工方式和熟茶的造型特点,介绍了普洱茶的类型,有毛尖、芽茶、团茶、小满茶、谷花茶、女儿茶、改造茶等。张泓《滇南新语》也有类似记载:“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女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阮福对女儿茶的描述和张泓大体是一致的,而采摘时间说法不同。女儿茶是民族少女所采摘,用来换银钱,积攒起来作为置办嫁妆的费用。这些介绍,让人增长知识,而且颇有趣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儿茶曾在《红楼梦》中出现并得到赞美。普洱茶在清朝官廷广为流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是清官的定制。《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生活与皇室有密切联系,四大家族也能喝到贡茶。所以,女儿茶曾经出现在《红楼梦》中,第六十四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到大观园中的少男少女们为宝玉过生日,喝的就是普洱产的女儿茶。书中并有诗称攒:“普洱名茶喷鼻香,饮茶谁识采茶忙?若怜南国采茶女,忍渴登山与共尝。”诗歌赞美了普洱茶的清香扑鼻,对南国采茶女的艰辛给予同情,表现了作者的仁爱情怀。

阮福还介绍了当地采茶的习俗。革登山有一棵大茶树,被称为茶王树受到当地人的崇拜,采茶前,要用酒肉进行祭祀,祈求它保佑茶叶丰收。檀萃《滇海虞衡志》也提到这棵茶王树及茶农的虔诚祭祀。

文章记载的茶的一些习性,总结了茶农的生产经验,是符合科学的。“产茶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植物的品质与土壤有直接关系,所以许多产品都强调原产地,现代还实施了原产地保护。我国几大极品名茶如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黄山云雾等都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紧密关联。因此,普洱茶不仅仅是加工方法与别的茶有异,而且也包含特定产地,离开了原产地,就无所谓普洱茶了。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要勤除草,否则,“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要单独存放,如果和其他物品放在同一个器皿中,会被其他物品的气味污染,那就喝不成了。

文中还涉及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普洱(今宁洱县)当地是否出产茶叶?阮福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后来有些人据类似记载认定普洱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而不是出产地。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普洱当地的学者认为阮福的说法是错误的,做了一些普洱产茶的论证,并且说给清廷的贡茶主要产自普洱,那棵“茶王树”就在普洱县境内。他们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普洱茶产于现在普洱市(原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两州市的广大地方,是历史事实,应该成为茶学界共识。——《云南读本》47-49页

作者照片
发布日期:
作者: 3cte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