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

一.产品介绍

邵武碎铜茶外形条索细秀、色泽绿润、匀整洁净;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回甘持久,粟香纯正;叶底嫩绿匀亮。其典型特征为色绿香纯味厚,与铜钱共同咀嚼可软化碎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地势走向大致是西南和东北往中部河谷倾斜。境内地形复杂,山峦重叠,蜿蜒起伏。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山间常年多雾形成大量漫射光,有利于产生更多提升茶叶品质的含氮化合物;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长,年降雨量180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85%,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邵武碎铜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邵武茶区属于常绿阔叶林区域,土壤中植被残体日益堆积,表层腐殖质厚,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是造就邵武碎铜茶优良品质的前提。

三.地域范围

邵武碎铜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南平市邵武市所辖和平镇、肖家坊镇、桂林乡、金坑乡、大竹镇、水北镇、晒口街道办事处、城郊镇、拿口镇、大埠岗镇、沿山镇、张厝乡、吴家塘镇、下沙镇、卫闽镇、洪墩镇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计144个村(居委会)。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2′~117°52′,北纬26°55′~27°35′。邵武碎铜茶总保护面积2815.99平方公里,现有生产规模2388公顷,年产量约0.1791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

(1)外在感官特征:

邵武碎铜茶外形条索细秀、色泽绿润、匀整洁净;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回甘持久,粟香纯正;叶底嫩绿匀亮。其典型特征为色绿香纯味厚,与铜钱共同咀嚼可软化碎铜。

(2)内在品质特色:

茶多酚≥20%,游离氨基酸≥3%。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邵武碎铜茶产品质量符合GB2762、GB2763和GB2763.1相关标准。

五.特定生产方式

5.1 品种来源

邵武原生有性系品种等当地主栽品种。

5.2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500米以上、坡度小于25度、pH值4.5至6.5,有机质含量≥2%,土层深厚的红壤、红黄壤、黄壤,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低山或高丘。

5.3 栽培管理

5.3.1 繁殖:

采用无性繁殖,扦插育苗,夏插5月至6月上旬,秋插10月份,以夏插为宜。

5.3.2 定植:

春栽2月至3月上旬,秋栽10月,栽培密度控制在5万株/公顷以内。

5.3.3 肥培管理:

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深度≥20cm,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5.3.4 树冠培养:

整形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毎年1次轻修剪。投产茶园树冠高度一般控制在60cm至70cm。

5.3.5 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5.4 鲜叶采摘

采摘期在每年3月至5月中旬前,按照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的新鲜芽叶。

5.5 加工工艺

5.5.1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精选。

5.5.2 工艺要求:

5.5.2.1 摊青:

竹制水筛摊晾,摊放厚度不超过5厘米,叶质由硬开始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色渐失,清香初显。

5.5.2.2 杀青:

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温度控制在260℃至300℃,时为1至2分钟。待到由鲜绿转为翠绿,叶面失光泽,手握成团,稍有弹性,叶质较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时,起锅、摊晾。

5.5.2.3 揉捻:

揉捻以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嫩叶揉捻20至25分钟。

5.5.2.4 烘培:

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毛火:使用烘干机进行,以手捏茶叶有弹性,略有刺手感,叶色绿,无水闷味。及时摊晾,时间为30至40分钟。足火:采用烘干机进行,茶叶含水量低于7%,手捻成末为适度,及时摊晾。

5.5.2.5 精选:

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3%,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5.6 生产记录要求

邵武碎铜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全面记录,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以上,以备查询。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在邵武市地域范围内生产出的邵武碎铜茶,如需使用“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的,应当向邵武市经济作物站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同时,要规范包装标志的使用。

(1)包装:邵武碎铜茶按照规定应当包装销售。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邵武碎铜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其它:邵武碎铜茶的贮藏、运输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作者照片
发布日期:
作者: 3cte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