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煮茶泉品》宋,叶清臣
述煮茶泉品[1]
[宋]叶清臣撰
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天圣二年(1024)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天圣六年(1028)召试,授光禄寺丞,充集贤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庆历六年(1046)出知澶州,寻改青州。七年(1047)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八年(1048)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罢为侍读学士。皇祐元年(1049),知河阳,未几卒,赠左谏议大夫。叶清臣敢言直谏,好学,善属文,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
《述煮茶泉品》只是一篇五百余字的短文,原被附在张又新《煎茶水记》文后,清陶斑重新编印宛委山堂《说郛》时当作一书收入,《古今图书集成》收入食货典茶部艺文中。百川学海、《四库全书》、涵芬楼《说郛》皆在《煎茶水记》后附录,清陆廷灿《续茶经》中有引用。
本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诸本。
夫渭黍汾麻[2],泉源之异禀;江橘淮枳[3],土地之或迁,诚物类之有宜,亦臭味[4]之相感也。
若乃撷华掇秀,多识草木之名;激浊扬清,能辨淄渑[5]之品,斯固好事之嘉尚,博识之精鉴。自非啸[6]傲尘表,逍遥林下,乐追王蒙[7]之约,不败[8]陆纳之风,其孰能与于此乎?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9]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大率右于武夷[10]者,为“白乳”[11];甲于吴兴[12]者,为“紫笋”;产禹穴[13]者,以“天章”[14]显;茂钱塘者,以“径山”[15]稀。至于续庐之岩、云衡之麓,“鸦山”著于无歙[16],“蒙顶”[17]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然而天赋尤异、性靡受和[18],苟制非其妙,烹失于术,虽先雷而赢[19],未雨而檐[20],蒸焙以图[21],造作以经[22],而泉不香、水不甘,爨之、扬之,若淤若滓。
予少得温氏所著《茶说》[23],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会西走巴峡,经虾蟆口[24],北憩芜城[25],汲蜀冈井[26],东游故都[27],绝扬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过无锡料惠山[28]水,粉枪末旗[29],苏兰薪桂[30],且鼎[31]且缶,以饮以歌,莫不瀹气涤虑[32],蠲病析醒[33],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还[34]观。信乎!物类之得宜[35],臭味之所感,幽人之佳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
噫!紫华绿英,均一草也;清澜素波[36],均一水也。皆忘情于庶汇,或求伸于知已。不然者,丛薄之莽、沟渎之流[37],亦奚以异哉!游鹿故宫,依莲盛府,一命受职,再期服劳,而虎丘之臀沸,淞江之清泄,复在封珍[38]。居然挹注是尝,所得于鸿渐之目,二十而七也[39]。昔郦元善于《水经》[40],而未尝知茶;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表,是二美吾无愧焉。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41]。且使尽神,方之四两,遂成其功[42]。代酒限于七升,无忘真赏云尔[43]。南阳[44]叶清臣述。
[1]篇名只宛委山堂说郭本作《述煮茶水品》,涵芬楼说郭本、四库全书本都作《述煮茶泉品》,陆廷灿《续茶经》之一《茶之出》引录亦作“叶清臣《煮茶泉品》”。此外古今图书集成本作《述煮茶小品》。
案:叶清臣文中自述有“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语句,故作水品、小品皆误,篇名当是《述煮茶泉品》。
[2]渭,指渭水,即今黄河中游支流渭河,在陕西省中部。汾即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
[3]《晏子春秋》有“橘逾淮变枳”语。
[4]臭味:气味,比喻同类。
[5]淄,指淄水,即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渑,指渑水,即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渑水。
[6]“啸”,宛委山堂说郭本为“笑”。
[7]王潆:晋司徒长史,事见《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新语》:“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按:此事不见于今本《世说新语》。
[8]“不败”之“败”字,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及涵芬楼说郛本皆为“让”。
[9]“草木”,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为“若後”、涵芬楼说郭本为“若俊”,皆不可解,当为“草木”。
[10]武夷:广义上的武夷即今江西、福建交界处的武夷山脉,主峰在今福建崇安,狭义上的武夷指今福建崇安境内的武夷山。
[11]白乳:茶名,产于福建之北苑。
[12]“吴兴”之“兴”字宛委山堂说郭本误为“典”。
[13]禹穴:传说大禹葬于会稽,禹穴因指会稽,即今浙江绍兴。
[14]天章:茶名。
[15]径山:此处指径山香茗茶,唐宋始有名,产于今浙江余杭西北径山。
[16]鸦山:茶名。安徽,出广德州建平鸦山(《江南通志》卷八六《食货志·物产·茶·广德州》)。“无歙”,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为“吴歙”,误,因无歙指安徽地,而吴非其地。
[17]“蒙”,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写为“潆”。蒙顶即蒙顶。
[18]“受和”,宛委山堂说邪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为“俗谙”。
[19]“赢”,宛委山堂说郭本为“赢”,二字相通。赢,当加竹头,意为竹笼,茶人负以采茶。先雷而赢:早于惊蛰就采茶。
[20]未雨而檐:造茶非常及时。
[21]蒸焙以图:按照茶图蒸焙茶叶。
[22]造作以经:按照茶经制造茶叶。
[23]温氏:即温庭筠,著有《煎茶水记》。按:《茶说》从行文来看当是温庭筠所作茶书名,但从叶清臣此文所述“煮茶泉品”来看,温氏所著是《煎茶水记》而非什么《茶说》。
[24]“虾蟆口”除四库全书本外诸本皆作“虾蟆窟”,作“窟”字者皆误。
[25]“北”,古今图书集成本、宛委山堂说郭本皆无。芜城:指江苏扬州。
[26]蜀冈,扬州西北有蜀冈山。
[27]“故都”之“都”,古今图书集成本、宛委山堂说郭本为“郡”。当是“故都”,指金陵。
[28]“惠山”,四库全书本、涵芬楼说郭本皆误为“慧山”。
[29]“粉枪末旗”之“末”,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为“牙”,涵芬楼说郭本为“禾”,皆误。
粉枪末旗:将茶叶碾磨成粉末。
[30]苏兰薪桂:以兰花作香苏,以桂树作薪柴。
[31]“鼎”,只四库全书本为“汲”。
[32]瀹气涤虑:疏通滞气,荡除忧虑。
[33]“析醒”,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误为“折醒”。
蠲病:除去疾病。析醒:解除醉酒之病。醒,酒醒后所感觉的困惫如病状态。
[34]“还”,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为“达”。
[35]“得宜”,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为“宜得”,误。
[36]“均一草也;清澜素波”二句,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脱。
[37]沟渎之流:沟渠间的流水,语出陆羽《茶经·六之饮》“斯沟渠间弃水耳”。
[38]“复在封珍”,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于“在”后又衍一“在”字。
按:叶清臣此处说虎丘和松江水都在他管辖的地界内,表明此文当写于他任职常州毗陵之后。
[39]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所记陆羽品第天下之水列为二十等,另有刘伯刍列天下之水为七等,叶清臣此处行文泛泛而言“所得于鸿渐之目,二十而七也。”
[40]郦元,即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有《水经注》一书。“郦元”,古今图书集成本即为“郦道元”。
[41]按:清臣自述“列于右幅”,当于其文前列有张又新所记二十水品,但收录叶氏此文的诸书中,都未见列,只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将叶氏小文列于张文之后,并于叶文末有小注云“泉品二十,见张又新《水经》”。
[42]典出五代毛文锡《茶谱》云:“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其功”之“其”,百川学海本为“奇”。
[43]宛委山堂说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无“尔”字。
[44]南阳:古山东、河南之地名,叶清臣为江苏苏州人,不知为何自称南阳。
那渭水流域适宜种植黍子,汾水流域适合栽种麻类,这是由于泉水源头赋予它们不同的特质;长江边生长的橘子,移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这是因为土地环境有所改变,确实万物各有其适宜生长的环境,也存在气味相互感应契合的情况呀。
如果能够采摘精华、选取美好之物,多多知晓草木的名称;激浊扬清,能够分辨出淄水和渑水那样细微差别的品质,这固然是喜好此类事物之人的美好崇尚,是有广博见识之人的精妙鉴别。倘若不是超脱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下,乐于追随王蒙那样的雅约,不破坏陆纳那样的风雅气度,又有谁能做到这些呢?
吴楚一带的山谷之间,气候清新,土地灵秀,草木茁壮挺拔,大多孕育着茶芽,被人们采撷拾取。大体说来,在武夷地区最为出众的,叫做“白乳”茶;在吴兴地区堪称最佳的,叫做“紫笋”茶;产于禹穴的,凭借“天章”茶而声名远扬;在钱塘生长繁茂的,以“径山”茶显得珍贵稀少。至于续庐的山岩、云衡的山麓,“鸦山”茶在歙县一带很有名,“蒙顶”茶在岷蜀地区流传,它们各有特色、互争高低,实在是繁多难以一一列举。然而,茶的天赋禀性极为特殊,如果制作时没能掌握精妙的方法,烹煮时缺乏正确的技巧,即便在打雷之前就去采摘,还没下雨就开始收集,按照规范去蒸、去焙,依照规程去制作,可泡出来的茶泉水不香、水不甘美,煮了又扬汤止沸,茶汤却还是浑浊如同有渣滓一般。
我年少时得到温氏所著的《茶说》,曾经知晓书中所记载的水泉名目,共有二十种。曾经往西走过巴峡,经过虾蟆口,往北在芜城休息,汲取蜀冈井的水,往东游历故都,渡过扬子江,在丹阳停留品尝观音泉的水,路过无锡品鉴惠山的水,把茶饼碾碎成粉枪末旗般的细茶末,用香草、桂木来煮茶,又是用鼎又是用缶,一边饮茶一边高歌,无不令人疏通气息、涤荡思虑,消除病痛、解除醉意,去除心中的鄙陋吝啬,让精神清明得以恢复。确实啊!万物各有其适宜的环境,凭借气味相互感应契合,这是隐士们的美好崇尚,是前代贤人的精妙鉴别,实在是让人难以企及呀!
唉!紫色的花、绿色的叶子,都是同一种草木罢了;清澈的波澜、素净的水波,都是同一种水罢了。它们都在众多平凡之物中被人忽视,或许是在等待知己来赏识彰显它们的价值。不然的话,丛生的草木、沟渠里的水流,又有什么不同呢?我曾经在旧日的宫苑游玩,在繁盛的府衙任职,接受任命开始履职,又过了一段时间辛勤工作,而虎丘的泉水沸腾冒泡,淞江的水清澈流淌,又被我珍视起来。我居然能够亲自品尝鉴别,所知晓的符合陆羽《茶经》中记载的水泉,有十分之七呢。从前郦道元擅长撰写《水经》,却不曾了解茶;王肃痴迷于饮茶,却没谈到水的品鉴,这两方面的长处我自认为是无愧拥有的。总共二十种泉品,罗列在右边的篇幅里。并且要竭尽心思,如同用四两之力来成就大事那样,才能发挥它们的功效。以茶代酒,饮量限定在七升,不要忘记用心去真正欣赏品鉴它们呀。南阳叶清臣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