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普洱茶

茶癖

茶癖 病名。嗜茶太过,积久所致的癖病。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儒门事亲》卷八:“好茶成癖,积在左胁。”证见饮食减少,面黄,乏力,腹痛等。《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治用磨积丸、星术丸等方。或用石膏、黄芩、升麻为末,砂糖水调服。 普洱生茶尤甚。

滇青工艺

1951年《中国茶讯》第二卷十一期刊登的冯军《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一文中介绍的普洱茶制法,代表了当时普洱茶的制法,具体可分为初制和复制两部分。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即现在的云南晒青茶,简称“滇青”。 ...

近代普洱发汗茶(发酵历史)

近代以来普洱茶发汗工艺发展的总结: 1,民国时期 1927年:胡作舟在《栽茶浅言》中介绍,制茶先将茶叶用甑蒸或锅炒,第一次炒至叶瘪,取出揉搓,略凉后放屋内干净地面让地面吸水,数小时或次日再放日下晒,随晒随揉,遇阴雨可用锅炒。这表明当时普洱茶制作已有发酵行为。 ...

普洱生茶和熟茶

普洱茶历史简介: 1.    远古时代:蒸、煮、烤、晒(猜测) 2.    秦汉:蒸汽杀青、揉捻后1-2年的半发酵、干燥(德昂酸茶至今) 3.    唐宋:蒸青杀青、半发酵为主/不发酵、日晒(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桂烹而饮之。中原人觉得普洱茶没有工艺而言。) 4.   ...

普洱茶传统工艺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工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技艺魅力。以下将从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渥黄、干燥、拼配压制以及贮存后发酵等多个环节,详细阐述普洱茶传统工艺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1、普洱茶传统采摘方式与分级 1955...

普洱茶标准的演变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分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与茶叶标准的制定、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市场认知的变化密切相关。以下将详细阐述普洱茶从 1979 年至今在定义、分类、工艺及标准等方面的发展脉络。 1、1979 年普洱茶的分类状况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