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宜红茶
一.产品介绍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
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
基于宜都宜红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其收录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几经风雨后,于195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原苏联在宜都援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茶厂——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开始了宜都宜红茶的收购、精制加工与销售工作。该茶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称号。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宜红茶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暴雨甚多。山间谷地热量丰富,山顶平地光照充足。境内垂直气候带谱明显,适合多种茶树生长。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在1235.4毫米左右。
土壤类型以粒质页岩黄壤土、碳酸盐黄壤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90%,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多在5.0~5.5之间,有机质含量1.5%以上,碱解氮158.7ppm,速效磷65.4ppm,速效钾在185.9ppm以上,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中等,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三.地域范围
宜都宜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宜都市全境包括(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产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5′55″—30°36′00″,东经111°05′47″—111°36′02″之间。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主要特征:
名优茶:条索紧细且匀齐,乌黑油润显金毫,净度好;汤色红亮,叶底嫩匀红明,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大宗茶:条索紧结且匀整,乌黑油润,净度好;汤色红明,香气纯正,叶底尚红匀,滋味醇和。
2、内在主要品质:
宜都宜红茶品质独特,内质丰富。其中茶多酚≥11% ,水分≤6.0%,水浸出物≥30.0%,氨基酸总含量≥1.7% 。
3、卫生安全指标:
宜红茶产品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GB 2762、GB 2763规定要求。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宜红茶园土壤要求土质适合茶树生长,土壤PH值4.0~6.5之间, 最适为5.0~5.5,土层厚度1米以上,有效土层在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地下水位1米以下,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均衡,耕层有机质1.5%以上。
2、品种选择:
从适制性、抗逆性、丰产优质性及季节性用工等多种因素考虑,在品种搭配上应选中小叶型优质特早、早芽种合理搭配,并以无性系良种为主,充分利用好宜红茶产地群体种成龄茶园。主要选用适宜加工宜红茶的宜红早、鄂茶7号、乌牛早、福鼎大白等为当家品种,宜红茶区本地群体种成龄茶园为补充。无性系茶苗应达到《GB11767—2003》二级以上标准。对有机茶园种植的茶树种子和苗木,尽可能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也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和苗木(来源应有记载),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辐射处理技术生产的种子与苗木。
3、生产过程管理:
宜红茶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01 )。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4.1、采摘原则:
鲜叶采摘不仅是一种收获方法,也是一种养树、防衰的栽培措施,更是协调产量与质量矛盾,增加收益的手段,因此,必须合理采摘,采养结合。鲜叶采摘应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和宜红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进行,掌握好留叶采、标准采、适时采和分批多次采摘等技术环节,实行先发先采,采强留弱,采高留低、采中留侧。幼龄茶树贯彻以养树为主,以采为辅,即3足龄茶树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或一叶采。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以养为辅。
4.2、采摘标准:
名优茶细嫩采,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为主,这种采摘标准费功夫,产量低。大宗茶适中采,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产量高,品质好,是目前大宗茶的采摘标准。适时留叶采。茶树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因此,采摘必须合理留叶,一般成年茶园春茶留鱼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叶采或只采有芽头的茶叶为好。
4.3、采摘时期:
根据茶树留叶的原理和采摘标准对新梢嫩度的要求,要及时分批采摘芽叶。
- 一是开采期。加工名优宜红茶,当有5%达到标准时就要开采,大宗茶10~15%达到标准开采。注意早发早采,迟发迟采。
- 二是间隔期。名优茶每隔2~3天采一次,大宗茶5~6天采一次,机械(或采茶铗采)采摘一般每季只采2批,间隔15~20天。
- 三是封园期。茶园正常年份的封园期在秋分到寒露之间。一般春夏未留叶,需留养树冠或要春季高产以及机械采摘的茶园要提早封园;而管理水平高,秋季气温高或当年需较高产量的可适当推迟封园。
4.4、采摘方法:
宜红茶鲜叶采摘方法有手采和机采。手工采茶要求用折采或提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蒂头、单片、茶果与枝叶,禁止捋采、抓采和用指甲掐采。手采可分为打顶采摘,即新梢生长到一芽四、五叶时采一芽一、二叶,多用于幼龄树;留大叶采摘,即新梢生长到一芽三、四叶,留1—2片大叶采,多用于台刈茶园;留鱼叶采一芽二、三叶,多用于成年茶园。机采是代替手工采摘,解决采工矛盾的重要方法。应用各种采茶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保证质量。
同时,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目前推广的采摘机主要有浙江川崎、落合弧形双人采茶机和单人采茶机,机采适宜大宗茶的采摘。由于机械采摘对茶蓬要求较高,一般应先用茶园修剪机修剪1~2次,以提高机采鲜叶质量。我市山区部分茶农使用特制的采茶铗采茶,日采鲜叶可达100~130公斤,效果明显,应适量推广。
4.5、鲜叶集运:
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器竹篮,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严禁使用塑料袋等不透气的软包装材料。鲜叶不能挤压,防止鲜叶质量劣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在盛装、集运、贮存过程中,注意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切忌重压、日晒、雨淋,减少机械损伤和变质。采下的鲜叶要及时送往加工车间,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厚度约10厘米左右,摊放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做到及时加工制作。
4.6、鲜叶管理:
宜红茶鲜叶必须来自无公害以上标准的茶园,防止混入非无公害茶园鲜叶,坚持按质量标准验收分级,分别摊放管理。进厂后的鲜叶至整个加工过程,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5、加工要求:
5.1、初制加工要求:
厂址选择宜红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1996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开经常喷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信的便利。
工厂要求:
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厕所有化粪池。
厂房设计:
宜红茶初制厂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的要求。建筑应符合工业和民用建筑要求。根据加工要求布局厂房和设备。应有足够的鲜叶、半成品、成品场地,以利鲜叶、半成品、成品分开放置。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对应的加工、包装厂房或场地,厂房面积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日光萎凋场地应硬化、清洁无污染。加工区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绿化、无异味。厂区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
④车间要求:
灰尘较大的车间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室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0㎎/立方米。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测定按GB/T18204.21规定执行。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⑤仓库要求:
加工厂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
⑥加工用水:
宜红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 5749的要求。
⑦加工设备:
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⑧加工人员: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包装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5.2、初制加工:宜红茶的初制加工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工序。
1,萎凋,
①目的:
萎凋是宜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散失适度的水分,降低细胞活力,使鲜叶韧性增加,叶质柔软,便于揉捻做形。
②方法:
萎凋的方法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三种。日光萎凋是目前宜红茶区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将鲜叶均匀地摊开在晒席上,用日光晒,以散失水分,每平方米0.5—1公斤,摊叶要均匀,不能太厚。萎凋过程中要轻翻2—3次。室内萎凋,一种是室内自然萎凋,另一种是室内加温鼓风萎凋。在室内装置多层萎凋架和萎凋帘,室内要通风,加强空气对流。萎凋时把鲜叶摊在萎凋帘上,每平方米0.5—1公斤,如室内温度低,可加温鼓风,加速萎凋叶散失水分,但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由鼓风机将热气以生炉的热气送入槽体穿过叶层,使萎凋槽内的鲜叶受热,散发水分,达到萎凋的目的,温度不宜超过35℃。现在也可以直接用电热鼓风机直接鼓热风到萎凋槽,减少热气发生炉。在夏秋季节气温高时,可以不加温只鼓风萎凋。
③标准(程度):
叶面失去光泽,叶色变为暗绿色,叶质柔软如棉,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梗折不断,无枯边焦芽及叶子泛红现象,青草气大部分消失,开始出现清香即为适度。这时鲜叶大约减重30—40%,一般是100公斤鲜叶萎凋好后为65公斤左右,萎凋适度的叶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摊凉后即行揉捻。④萎凋的技术关键:一是每次萎凋后,晒席、萎凋帘、萎凋槽必须清刷干净,不留陈叶。
2,萎凋切忌生熟不匀,老叶、嫩叶要分开萎凋,“嫩叶适当老萎,老叶适当嫩萎”。萎凋不足,含水量偏高,芽叶易揉碎而不成条,发酵困难。
3,应用日光萎凋,在夏秋季高温时,阳光猛烈,中午前后不宜萎凋,以免晒焦鲜叶。四是如遇阴雨应用萎凋槽萎凋时,应把叶面水分散失后再加温,温度不超过35℃为宜,以免变红。二是揉捻,
①目的:
揉捻是宜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其目的是使叶片卷紧成条,塑造美观的外形;破坏叶细胞,使茶汁挤出,促进基质、酶和氧气充分接触,加速多酚类酶促氧化及一系列物质氧化;茶汁溢聚于叶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的深度。
②方法:
揉捻一般分两次,萎凋叶投入揉捻机揉捻1小时左右,中间解块一次,有条件的解块后再分筛,分出老嫩,筛下叶可以再揉30分钟左右,筛面大叶要多揉,可再揉1小时。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初揉时不加压,当叶开始卷条时加轻压,中间重压,重压时间20分钟左右,然后再轻压,下机前完全松开不加压。根据叶子的老嫩,嫩叶要轻压,大老叶重压。
③标准(程度):
当揉捻到成条率达90%以上、细胞破碎率80%以上,并发出浓烈清香,手握茶叶有茶汁挤出时为适度。
④揉捻的技术关键:
一是揉捻一般装叶占揉桶的80—90%,适当留有。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宜都市宜红茶协会会员单位为地理标志宜红茶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宜红茶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宜都市宜红茶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